民俗专家:中国“筷子”的由来
在中国民间,筷子历来被视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民族的婚庆礼仪中,成双成对的筷子寓意快生贵子、快快乐乐、和睦相处等好兆头;筷子外形直而不弯,还被古人视为刚正不阿的象征,文人墨客咏颂筷子的诗歌也不少。
筷子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,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筷子谜语。如“姐妹两人一样长,厨房进出总成双;千般苦辣酸甜味,总让她们第一尝。”“身体生来几寸长,竹家村里是家乡;吃进多少辛酸味,终身不得见爹娘。”
在中国几千年“筷子文化”的传承中,对筷子的使用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禁忌:如使用长短不齐的筷子、用筷子指人、用筷子敲击碗和盘子、将筷子插在饭头上、将筷子颠倒使用等。
蓝翔介绍说,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执筷,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,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,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。用餐前,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,用餐后,则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。
据蓝翔研究,古今中外制作筷子的材料多达200余种,除了常见的竹、木材、兽骨、象牙等制作的筷子,还有金、银、玉石、水晶、翡翠、寿山石、虬角、犀角、玳瑁、绿孔雀骨、鱼骨、珊瑚等珍贵材料制作的筷子。有的筷子不仅是一种餐具,还是一种艺术品,在筷子上题词、刻诗、绘画、烙画、镶嵌、雕镂等艺术形式多姿多彩。
“小小的筷子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,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。”蓝翔说,筷子的使用在东亚地区影响十分广泛,以至于一些学者将“东亚文化圈”形象地称为“筷子文化圈”。
民俗专家:中国“筷子”的由来 2015-3-25 本文被阅读 7530 次